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在全球工业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除尘器市场正经历从单一污染治理向系统化环境解决方案的范式变革。2025年,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地,钢铁、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覆盖率突破80%,推动除尘设施从“达标排放”向“深度净化
在全球工业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除尘器市场正经历从单一污染治理向系统化环境解决方案的范式变革。2025年,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地,钢铁、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覆盖率突破80%,推动除尘设施从“达标排放”向“深度净化”跃迁。
2025年,中国环保政策体系呈现“双轨强化”特征:一方面,生态环境部修订《除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推动38%的存量设备进入更新周期;另一方面,工信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淘汰低效除尘技术,倒逼企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例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专项投资累计达580亿元,要求颗粒物排放浓度≤5mg/m³,直接催生电袋复合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等高端设备需求。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传统高污染行业(如钢铁、水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绿色转型,2025年钢铁行业电除尘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元,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起的产业对超细粉尘治理提出定制化需求,锂电池生产除尘市场达80亿元,驱动低温等离子除尘、生物纳膜抑尘等新型技术商业化。
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提升,推动餐饮油烟治理与室内空气净化成为民生痛点。2025年,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在餐饮行业渗透率超60%,家用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此外,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除尘设施企业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生产承接海外项目,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同比增长120%,东南亚市场占比超40%。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除尘器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除尘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形成“传统设备迭代+新型技术突破+细分场景定制”的三维格局:
传统设备:袋式除尘器(43.9%)与电除尘器(39.0%)占据主导,但面临效率瓶颈。例如,龙净环保推出的AI粉尘预测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0.1μm级颗粒物,清灰效率提升40%,运维成本降低35%。
新型技术:湿式电除尘器(10.2%)在化工领域优势显著,低温等离子除尘器通过高压电离分解VOCs,拓展功能边界。
细分场景:半导体行业超净除尘、餐饮油烟治理等需求催生定制化解决方案,新锐企业如米格环保聚焦细分市场,Z世代用户占比达60%。
中国除尘器市场呈现“头部企业主导标准制定+中小企业深耕细致划分领域”的格局:
国际巨头:西门子、ABB通过技术授权占据高端市场25%份额,重点布局智能化控制系统。
本土龙头:龙净环保、菲达环保主导电力冶金领域,研发投入占比超8%,推出“设备+运维”全生命周期服务巩固市场份额。
新锐企业:聚焦湿式除尘、机械力除尘等细致划分领域,或开发锂电池生产、医药洁净车间等特定行业设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东部沿海地区贡献70%以上需求,受益于高消费能力与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中西部市场增速达15%,主要受钢铁、水泥产能转移驱动。例如,西北某省2025年规划电除尘器采购预算达15亿元,推动区域市场扩容。
高效化:传统设备通过结构优化(如增加电场数量、改进滤料材质)与工艺改进(如脉冲喷吹清灰),将颗粒物排放浓度从30mg/m³降至10mg/m³以下;新型湿式电除尘技术将PM2.5去除效率提升至95%以上。
智能化:AIoT远程监测系统普及率提升至50%,设备能耗降低30%以上。例如,科林环保开发的预测性维护系统,故障率降低60%;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排放优化算法,节能效率提升18%。
集成化:面对多污染物共存现状,电袋复合除尘器、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一体化设备等协同控制技术成为主流,推动除尘设施从“单一功能”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
工业升级:超低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升级设备,钢铁行业要求烧结机头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³,电力行业要求燃煤锅炉颗粒物排放浓度≤5mg/m³。
民生改善:餐饮油烟治理标准从“无组织排放”向“集中收集+高效净化”转变,家庭空气净化器通过HEPA滤网、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去除PM2.5、甲醛等污染物。
新兴场景:半导体行业对超净除尘(如Class 1级洁净室)需求激增,新能源领域锂电池生产规格要求除尘设施防爆、耐腐蚀,驱动技术持续创新。
企业从“设备销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搭建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例如,某企业为钢铁客户提供的“智能除尘云平台”,可远程监控全国多座高炉的除尘设施运行状态,通过AI算法预测滤袋寿命,提前调度备件供应。此外,构建工业粉尘数据库,赋能C2M设备研发,推动数据资产化。
投资者可着重关注湿式电除尘、低温等离子除尘等高效净化技术,以及传感器、算法模型、远程运维平台等智能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与专利布局的企业,将在技术驱动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领域:超低排放改造需求将持续释放,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的高效除尘设施市场空间广阔。
民生领域:餐饮油烟治理与家用空气净化器因消费升级趋势,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新兴领域: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定制化除尘解决方案需求旺盛,企业需结合行业特性与客户的真实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
向上游整合:布局滤料、电极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保障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例如,万华化学研发PTFE覆膜滤袋,寿命延长2倍,碳足迹降低60%。
向下游延伸:提供设施安装、调试、运维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与附加值。此外,产业链协同(如除尘设施企业与环保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系统解决方案)可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提升整体效率。
技术路线组合:同时布局高温除尘、生物质锅炉除尘等细分赛道,分散政策风险。
供应链本地化:鉴于2023年全球除尘设备贸易争端案件同比激增72%,供应链本地化布局将成为降低地理政治学风险的关键举措。
如需知道更多除尘器行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除尘器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