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塑料瓶装水因方便携带成为很多人日常饮水的选择,但它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却常被忽视。整天喝塑料瓶装水对身体的危害大吗,如何避免这一些危害,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下这个话题。
塑料瓶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双酚A(BPA)。双酚A是一种环境激素,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塑料中析出进入水中。
当我们大量饮用塑料瓶装水时,双酚A就可能随之进入人体。它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不好影响。
对于孕妇来说,摄入过多双酚A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对儿童而言,有几率会使性早熟等问题。而且,塑料瓶的生产原料大多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虽然PET本身在一般的情况下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在高温、长时间储存等条件下,也会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有害物质。
除了化学物质,塑料瓶装水中的微塑料颗粒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来源广泛。
一方面,塑料瓶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摩擦、挤压等原因,自身就可能会产生微塑料颗粒;另一方面,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经过长期的风化、分解,也会形成微塑料,这些微塑料可能通过种种途径进入水源,最终被装入塑料瓶中。当我们饮用塑料瓶装水时,就非常有可能把这些微塑料颗粒喝进肚子里。
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分布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由于微塑料颗粒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容易被人体分解代谢,所以会在体内逐渐积累。
虽然目前关于微塑料在人体中积累的长期影响还没有完全明确的结论,但科学家们慢慢的开始担忧。微塑料颗粒可能会对细胞产生物理损伤,阻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且微塑料表面还会吸附环境中的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这些物质随着微塑料进入人体后,会促进加重对健康的危害。比如重金属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肾脏功能受损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则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面对塑料瓶装水中的微塑料颗粒问题,很多人会想到家用净水器,希望它能解决这一个困扰。家用净水器的种类非常之多,常见的有反渗透净水器、超滤净水器、活性炭净水器等,不一样的净水器过滤原理和效果各不相同。
反渗透净水器是通过反渗透膜对水进行过滤,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只有0.0001微米,能够有效截留水中的微塑料颗粒、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几乎所有的杂质,过滤效果很好,可以说基本能够去除水中的微塑料颗粒。
但它在过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而且经过反渗透过滤后的水,几乎不含任何矿物质,长时间喝可能会对人体的营养摄入产生一定影响。
超滤净水器的过滤精度一般在0.01微米左右,虽然也能过滤掉大部分较大的微塑料颗粒,但对于一些较小尺寸的微塑料,超滤膜可能没办法完全截留,仍然会有部分微塑料颗粒通过超滤膜进入净化后的水中。
活性炭净水器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去除水中的异味、部分有机物和余氯等,但它对于微塑料颗粒的过滤效果很有限,基本无法去除水中的微塑料。
由此可见,虽然部分家用净水器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净化水中的微塑料颗粒,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微塑料进入我们的身体。
为了减少塑料瓶装水带来的危害,我们大家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水杯,自己在家烧开水饮用,或者选择质量放心可靠、过滤效果好的家用净水器净化自来水后饮用。
同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塑料瓶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因为只有环境变好了,我们的饮用水源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我们的健康也才能更有底气。
毕竟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可以让我们格外的重视并付诸行动去改善。